米塞斯有句名言:“如果在撒哈拉沙漠搞计划经济,沙子也会短缺。”很多人觉得奇怪,但这其实是必然的。
计划经济的本质
计划经济是将个体自主经营权收归集体,实行自上而下的全盘管理。资源统一调配生产、运输、销售,依赖权力管控保障所有环节。这种模式必然排斥个体经营和竞争。
名义产权与实际产权的矛盾
实际产权:个人拥有完整的占有、使用、收益和转让权,资源可自由交易,不会短缺。
名义产权:名义上是“主人”,但实际无法自由支配资源。即使沙子再多,个人也无法使用或交易——想建房用沙需申请、排队,甚至靠关系批条子。结果是资源闲置与市场短缺并存,“枕着金山饿肚子”。
自由竞争与垄断的差异
自由竞争扩大供给:以石油为例,需求推动技术进步(如勘探、页岩油开采),使石油“越用越多”。
垄断导致短缺:垄断通过权力变现,人为缩小供给(如古代盐铁专营)。资源越紧缺,权力变现越容易,最终连“最不缺”的盐铁也短缺。比如我国的两桶油,占有全球最大的市场需求、唯二生意(两家企业)、油价是漂亮国3-5倍、油质极差,讽刺的是,经常严重亏损。
经济学思维的重要性
用经济学视角看世界,能看透复杂经济现象的本质——计划经济的短缺源于产权与竞争机制的扭曲,而自由市场通过激励和效率解决资源配置问题。
![]()
![]()
赞(2)